437必赢会员中心-www.437.com

首页 >> 学院新闻 >> 校园新闻 >> 正文
校园新闻
以脱贫攻坚为载体 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
——护理系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
发布日期:2018-06-14 来源:护理系党支部

近年来,护理系党支部着眼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创新性,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围绕我院脱贫攻坚任务,组织师生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大课堂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师生在实践中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把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成效等鲜活的事例作为大学生思政治教育的最生动内容。

一、依托教育扶贫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成效

我院对口帮扶的阿坝州壤塘县修卡村整体文化水平低,90%以上为文盲半文盲,学生入学率也较低,为了让村中孩子和村民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进而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支部积极开展教育扶贫项目,在教育扶贫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成效。

玖吾夹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其小女儿尕尔穷幼年丧母,为维持家庭生活,小学没毕业就不得不中断学习,肩负起了补贴家用的重担。为了挣钱,她常年起早贪黑进山采药,其收入犹如杯水车薪,难以摆脱贫困。护理系党支部了解到尕尔穷渴望上学而苦于没有读书机会的情况,在学院领导的指导下,为尕尔穷实施——情系藏区扶贫助学圆上学梦的教育扶贫计划,结合尕尔穷自身和学院优势,支部为其制定了职业规划——从事养老护理员。

2017年11月,尕尔穷终于在学院教育扶贫项目的帮助下,顺利进入我院护理系接受为期十八周的养老护理员学习,由系部老师为其量身制定培训计划,安排相关学科老师一对一教学,今年5月底,尕尔穷圆满完成了学业,将进入当地养老院从事护理实践。这一鲜活的事例使村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越来越重视教育,村中的孩子看到尕尔穷的改变和进步也想上学了,让村民和孩子坚定了只有上学,学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穷的思想,同时也给在学校上学的生活富足的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课,更坚定了他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的决心。教育扶贫的美好图景正在修卡村上全面铺展。

二、丰富实践载体 拓展育人平台

在实践中育人,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护理系党支部一直着力拓展实践育人平台,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实践相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抓手。支部牵头组建了以我院“9+3”毕业的壤塘籍学生15人为“毕业生医疗志愿服务队”,参与到对口帮扶村修卡村医疗扶贫中,志愿者们进村为村民讲解健康知识,上门为村民开展个性化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尽全力帮助村民减少疾病,提高健康生活水平,将“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医学生誓言镌刻到思想当中,融入到实践当中,流淌到血液当中。同时村民们看到这些通过上学有出息的志愿者们,也切实感受到了学文化可以改变命运的事实,也改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由不愿让孩子上学到愿意主动送孩子上学了。通过志愿者们的实践活动,既引导学生参与到扶贫中,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攻坚克难、担当实干的精神,也对村民的思想进行了教育,达到了对学生对村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创新农民夜校 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农民夜校当中

农牧民夜校能够帮助藏区贫困群众了解扶贫政策、掌握农业技术、提高劳动技能、学好普通话、树立新风正气,是让贫困农牧民坚定脱贫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斗堡垒。护理系支部党员驻修卡村第一书记不断创新农牧民夜校形式,如将农牧民夜校开到贫困户家中,开展个性化一对一帮扶,量身打造内容,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农牧民夜校当中,让农牧民从思想上真正参与到脱贫攻坚过程中,帮助农牧民增强通过勤劳双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营造脱贫光荣的良好氛围。

四、开展爱心捐助活动 以身示范榜样的力量

支部组织党员教师开展了对结对帮扶困难家庭捐款、捐物,“牦牛肉爱心认购”“紫土豆爱心认购”等活动,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员教师通过以身示范奉献爱心,在实践中践行了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给学生做好榜样,引导学生也参与到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中,在思想上帮助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精准扶贫中勇做弄潮儿,将自己前途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

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精准扶贫的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师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了身边更真切、更火热、更激情的生动实践。以参与脱贫攻坚社会实践为抓手,让学生们开阔视野、增强才干、磨砺品质、强化责任,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增强大学生学好文化知识、练好本领,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