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必赢会员中心-www.437.com

十九大专栏
君子何以“不器”?
发布日期:2016-04-10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为政》,其本意是君子不能把自己看作是定了型的器具,引申开来就是说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各方面的才能,能适应不同的社会需要。这里的“君子”,在孔子看来是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具有远大抱负理想,能担当起治国安邦的使命。“器”为何物?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讲到:“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孔子认为只有达到“不器”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君子,可以说“君子不器”是孔子对德才之士所应秉持的处事操守的基本期望。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愿作为、善作为的“多面手”来干事创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然而一些地方不想为、不会为的干部却依然存在,究其原因就在于懒政怠政思想在作祟,他们常常自侍“老资格”,往往以“年纪太大”开脱自己,以“经验至上”放纵自己,对于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却置若罔闻。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培养党员干部的“不器”之境十分必要。如何“不器”?关键还在于学习。

  夯实专业功底,在理论熏陶中涵养专业素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强调的是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的研究,应该发挥各人优势进行学习。党员干部是组织人事部门从群众中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各具所长,在工作中理应做好本职工作,强化专业性,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职。培养“不器”之境,最为首要的是要做好自己所擅长、所熟悉的工作,从专业领域着手,正所谓“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党员干部要肯在自己的岗位上下狠功夫、真功夫,久久为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深入基层群众,在干群互动中提升工作技巧。“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说的就是知道房屋漏雨的人是处在房子里面的人,知道政策有过失的人是处在群众之中的人。然而当下却有一些干部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自保”心态,“宅”在机关,长此以往,尸位素餐、无所建树,甚至出现了不想为、不会为的状况。党员干部提升工作技巧和能力,培养“不器”之境,还应深入基层群众,“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在与群众的平等互动中,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的困难;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逐步练就成为工作中的“多面手”。

  强化基层实践,在实践锻炼中培养善学心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技能需要在实践中反复磨练、总结经验才能得以提升。当下一些干部出现了所谓的本领恐慌,新办法不会有、老办法不管用、软办法不顶用。培养“不器”之境,要有“真金不怕火炼”的果敢,“冬炼三九,夏炼伏”,练就一身好手艺、真本领,基层的艰苦锤炼必不可少。党员干部培养“不器”之境不妨多到实践中去学习,在基层实践中“不矜细行”,注重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不等不怕,主动学习,在基层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君子不器的境界需要的就是不断学习,从书本中学、从群众中学、从实践中学,将学习的知识、经验转换为服务群众的智慧和动力,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服务群众的本领,把自己打造成为工作中的“多面手”,着力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的中间力量。

  (作者单位:重庆市潼南区古溪镇人民政府)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